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合同> 正文

同业禁止条款怎么写(同业竞争条款怎么写)

  • 上传者: 律师投稿
  • 2025-02-14 06:12:21
  • 979
导读: 同业禁止条款的内容可以是:同业禁止条款的内容可以是:双方约定,双方均不得从事与另一方有竞争关系的任何商业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开发、销售或提供有关产品或服务。双方保证不会出售、分发或以其他方式披露另一方的机密信息、文件或资料,并将承担因此而导致的所有法律责任。

同业禁止条款怎么写(同业竞争条款怎么写)

同业禁止条款的内容可以是:

一、双方约定,双方均不得从事与另一方有竞争关系的任何商业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开发、销售或提供有关产品或服务。

二、双方保证不会出售、分发或以其他方式披露另一方的机密信息、文件或资料,并将承担因此而导致的所有法律责任。

三、双方约定,不得以任何形式对另一方及其客户、商或其他第三方进行宣传、推销或比较。

四、双方约定,如果发生违反上述禁止条款的情况,另一方将拥有权利要求赔偿相应的损失及其他法律救济。

协议同业竞争应具备这些方面:

同业竞争条款(Competition Terms)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竞赛管理:详细说明竞赛的组织者、准备工作、报名程序、时间安排、地点、奖励等。

2. 选手规则:详细说明比赛参与者的要求、参赛资格、年龄限制、参赛团队数量、参赛项目数量、参赛费用等。

3. 竞赛内容:详细说明比赛的具体安排、竞赛方式、竞赛时间、竞赛赛制、赛场设施等。

4. 奖励设置:详细说明比赛的奖励设置、获胜者的得奖资格、获奖者的奖励内容等。

5. 争议处理:详细说明如何处理竞赛中可能产生的争议等。

6. 公平竞赛:详细说明竞赛过程中的公平性,以及竞赛参与者不得做的行为。

7. 保密条款:详细说明比赛参与者的保密义务,以及其他可能产生的法律纠纷。

协议同业竞争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禁止条款

1.双方约定:未经另一方书面同意,任何一方不得在其从事的业务中,使用和/或披露另一方的商业秘密。

2.双方禁止在未经另一方书面同意的情况下,利用另一方的品牌,标识,商标,服务标志,版权或其他知识产权形式进行宣传、宣扬或促销。

3.双方禁止在与对方无关的第三方交易中,披露对方的商业秘密或与另一方建立关系,以获取潜在利益。

4.双方禁止在与另一方有关的公开场合,宣扬或披露另一方的商业秘密,也不得将另一方的商业秘密泄露给第三方。

5.双方禁止以任何形式损害对方的声誉。

6.双方禁止通过任何手段,私自收取对方的客户,拉拢对方的客户,以便获取不正当利益。

7.双方禁止以任何形式另一方的经济利益,包括但不限于使用同行竞争对手的宣传材料,或以任式影响另一方的业务发展。

8.双方禁止以任何形式侵犯另一方的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等知识产权。

避免同业竞争协议样式范本示例

避免同业竞争协议

本协议由以下各方于市????签署。

甲方: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

鉴于:

1.???公司是依法成立的,具有中国法人地位的国有企业,持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乙方是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由甲方作为独家发起人拟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2.为了避免双方之间的同业竞争及其不良后果,双方经友好协商,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上达成了本协议,以资共同遵守。

1.定义

1.1?甲方包括

1.2?乙方包括

2.甲方承诺

甲方保证现在公司上市时不构成同业竞争。

3.乙方承诺

乙方保证以后也不从事与甲方构成同业竞争的业务。

4.双方协商处理避免同业竞争事宜。

5.双方协商乙方今后从事新业务与甲方构成同业竞争的处理事宜。

6.违约责任

7.附则

7.1?本协议一式??份,甲、乙双方各执??份,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7.2?本协议经甲、乙双方的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字后生效。

甲方: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

(盖章)????????(盖章)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____________

扩展:违反同业竞争是否触犯刑法?

  竞业限制属于民法范畴,与刑法无关。  《中华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第二十四条 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 3457人参与,13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