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合同> 正文

家庭成员之间怎么写有效借条范文(家庭成员之间怎么写有效借条模板)

  • 上传者: 律师投稿
  • 2024-03-26 10:38:14
  • 36
导读: 家庭成员之间的借条范文(借款人)。

家庭成员之间怎么写有效借条范文(家庭成员之间怎么写有效借条模板)

家庭成员之间的借条范文

(借款人):

本人(姓名):

身份证号码:

住址:

(出借人):

本人(姓名):

身份证号码:

住址:

本借款协议由上述双方协商一致并于(XXXX年XX月XX日)签订。

一、借款金额与用途

借款人向出借人借款币(大写):(金额),小写:(金额),用于(借款用途)。

二、还款

1. 借款人应于(XXXX年XX月XX日)前归还全部本金及利息。

2. 还款方式:一次性还本付息,借款人应在规定期限内以现金方式向出借人退还所借款项和利息。

三、利息

借款人应按照本借款协议约定按月(季)向出借人支付利息,每月(季)利息为:(数额)。

四、违约

1. 如果借款人未能在规定的期限内足额支付借款本息,则应按照本借款协议约定支付违约金,违约金数额为:(数额)。

2. 借款人应按照本借款协议约定支付逾期罚息,每月(季)罚息为:(数额)。

3. 借款人如有逾期支付情况,出借人有权将本协议项下借款及欠款的清偿事项委托专业机构代为催收,借款人应支付相应的委托费用。

五、其他

1. 本借款协议中所使用的定义与《中华共和国合同法》中的定义一致。

2. 本借款协议双方均可以书面形式修改或补充。

3. 本借款协议双方均可以书面形式终止。

4. 本借款协议签订后生效,不受任何一方的死亡、破产或撤销等情形的

家庭成员证明应包括的内容:

一、借条编号:

借款人:

出借人:

二、借款金额:

三、借款期限:

四、利息:

五、还款方式:

六、违约责任:

七、签字日期:

八、备注:

甲方(出借人):

乙方(借款人):

特此签字确认:

(以上为家庭成员之间的有效借条)

家庭成员证明应具备这些方面:

借款合同模板

编号:

甲方(出借方):

乙方(借款方):

本借款合同是根据中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所制定的,甲方与乙方就下述借款事宜达成协议:

一、借款金额:

二、借款用途:

三、借款期限:

四、还款本息:

1. 乙方应在借款期限到期日前将所借款项全部按照月付息,到期还本的方式归还甲方;

2. 乙方应当按期支付每月利息,每月利息计算采用按月计复利的方式,每月利息金额为:借款本金×年利率÷12;

3. 乙方应在约定的还款日支付借款本金及利息;

4. 如果乙方拖欠本息或拖欠本息的一部分,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提供担保物来担保借款,并可以对乙方进行诉讼。

五、违约责任:

1. 如果乙方拖欠本息,乙方应按正常本息的两倍支付违约金,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提供担保物来担保借款,并可以对乙方进行诉讼。

2. 如果乙方在借款期间未能按照约定支付本息,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提供担保物来担保借款,并可以对乙方进行诉讼。

六、本合同一式四份,甲方持两份,乙方持两份,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七、本合同任何条款的修改和补充,只有经双方友好协商同意,并以书面形式作出的,才具有法律效力。

甲方:

乙方:

签署日期:

公租房家庭成员收入证明范本示例

银行:_________________

兹证明_________先生(女士)是我单位职工,工作年限_________年,在我单位_________工作年,职务为__________________,岗位为,工作性质为__________________(正式制;合同制;临时制;其他),职称为__________________,该员工是否有违规行为_________(有;无)。

其身份证号码为:_________________

其平均月收入为币__________________(大写)元

填表人签字:_________________证明单位(盖公章)

单位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

单位营业执照编号:_________________

单位办公地址:_________________

本单位承诺该职工的收入证明真实。

本收入证明仅限于该职工办理贷记卡用途,我公司并不对该职工使用贷记卡可能造成的欠款承担任何责任。

填表日期:_________________

扩展:家庭成员构成填写范本?

填写家庭主要成员没有统一的范本,因为各人的家庭情况不一样。

1.主要填写的是祖父母,父母的职业和表现情况,如果有已经去世的,也要填写,并注明已去世。

2.本人已经结婚的,要填写配偶的情况。

3.如果有已经成年的子女,也可以填上,以便织能对其家庭情况有全面了解。

 
 
  • 3457人参与,13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