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合同> 正文

建筑工地分包合同怎么写才有效(工地上的农民工劳动合同怎么写才有效)

  • 上传者: 律师投稿
  • 2023-11-07 15:55:19
  • 40
导读: 合同标题:建筑工地分包合同甲方(发包方):姓名、性别、住址、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

建筑工地分包合同怎么写才有效(工地上的农民工劳动合同怎么写才有效)

1、合同标题:建筑工地分包合同

2、甲方(发包方):姓名、性别、住址、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

3、乙方(承包方):姓名、性别、住址、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

4、合同内容:

(1)甲方已获得某某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许可,为了有效的实施该工程,特委托乙方对该工程进行部分分包;

(2)乙方同意接受甲方的委托,按照甲方的要求,分别对该工程的各个部分进行施工;

(3)具体分包内容如下:

xx

(4)乙方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工期、施工价款等条件完成分包工程;

5、责任范围:

(1)甲方负责对乙方的分包工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并对乙方的工程质量负责;

(2)乙方负责按照约定的质量标准、工期、施工价款等条件完成分包工程;

6、结算:

(1)乙方完成分包工程并按照约定的质量标准、工期、施工价款等条件,甲方应按照约定的价款向乙方支付项目施工款;

(2)甲方应在乙方完成分包工程后,按照约定的价款向乙方支付项目施工款;

7、违约责任:

(1)如果甲方未能按照约定支付乙方施工款,则甲方应按照约定的违约金支付乙方;

(2)如果乙方未能按照约定质量标准、工期、施工价款等条件完成分包工程,则乙方应按照约定的违约金支付甲方;

8、争议解决:

(1)双方在履行本合同过程中发生争议,应当友好协商解决;

(2)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有权将争

合同建筑工地用工应包括的条款:

一、基本内容

1、甲方(雇主):工地方负责人或者单位名称;

2、乙方(农民工):姓名、身份证号码;

3、劳动合同期限:起止时间;

4、劳动地点:工地的具体地址;

5、劳动任务:具体的劳动任务内容;

6、劳动报酬:劳动任务完成后,所应当支付的报酬标准;

7、劳动保险及社会保障:双方应当依法为乙方缴纳劳动保险及社会保障等相关费用;

8、法律适用及争议处理:指明由哪国法律适用,并指定特定的争议处理机构。

二、具体条款

1、甲方承诺按照本合同约定,为乙方提供安全、舒适的劳动环境,并保证乙方的合法权益;

2、乙方按照本合同的约定,向甲方提供合法的劳动力,遵守甲方的劳动管理规定,共同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

3、甲方承诺按照本合同约定向乙方提供劳动报酬,并保证按时、足额支付;

4、甲方承诺按照国家规定,为乙方缴纳劳动保险及社会保障费用;

5、乙方有义务按照甲方的劳动管理规定,如实申报缴纳社会保险;

6、双方可以在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前,提前协商解除合同;

7、双方对本合同的相关条款有疑问时,应当友好协商解决;如果不能协商解决,则依照中华共和国法律予以解释,并提请指定的争议处理机构仲裁处理;

8、本合同一式双份,双方各执一份,自签字之日起生效。

合同建筑工地用工应包括的内容:

农民工工地合同协议书应包含以下内容:

一、甲方、乙方及其权利义务

1. 甲方:表示出租或农民工所在的单位;

2. 乙方:表示农民工;

3. 甲方负责提供劳动场所,安全防护和劳动保护;

4. 乙方负责遵守甲方的劳动纪律,按时完成指定的劳动任务;

二、劳动任务及工时安排

1. 甲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乙方的劳动任务,并在合同中明确;

2. 乙方每日工作时间为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能超过48小时,每月工作时间不能超过176小时;

三、薪酬及福利

1. 甲方按照当地有关法律规定支付给乙方有关薪酬;

2. 甲方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为乙方提供社会保险或其他福利;

四、劳动合同的解除及责任

1. 劳动合同有效期限和解除条件由甲方和乙方双方协商确定;

2. 劳动合同解除前,甲方应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向乙方支付未支付的薪酬;

3. 甲方应就乙方劳动过程中受到的伤害负责。

五、其他条款

1. 合同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确定;

2. 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3. 如果本合同条款有任何纠纷,双方可以通过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

建筑工地用工合同范本示例

甲方(使用部门)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受聘人员)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中华共和国劳动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经双方平等协商,订立本劳动合同。

一、合同期限

甲乙双方选择以下第(二)项为确定本合同期限

(一)固定期限.从__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日起至__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日止,合同期限为__年。

(二)无固定期限;从__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日起。

(三)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从__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日起至____工作完成时止。

本合同试用期限为__________/月。

二、工作内容

1、乙方同意按甲方工作需要安排建筑施工有关的工作。在劳动合同期内,甲方可根据工作需要和乙方工作能力,变动乙方的工作内容、岗位。

2、乙方同意遵守甲方依法制定的管理制度,按照甲方的要求,按时完成规定的工作数量并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

三、劳动保护和工作条件

1、甲方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及特殊保护等规定,对乙方提供必要的安全生产条件、劳动保护用品。对乙方进行安全卫生、业务技术及有关规章制度、劳动纪律的教育和培训。

2、乙方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有权拒绝甲方人员的违章指挥及强令冒险作业。

四、工作报酬

因乙方工资计算繁琐,现经甲乙双方协商约定,实行下列工资分配形式: 甲方按乙方的工作工时核算乙方工资,工资以货币形式支付。

乙方工资每日为__________元。按双方商定的工资标准定时发放,不再享受其它福利待遇及费用。

五、工作纪律

甲乙双方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甲方制定的各项具体的内部管理制度必须合法。乙方应服从甲方的管理。

1、乙方应自觉遵守甲方依法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完成生产、工作任务,如有行为,按有关法规、规章处理。

2、乙方必须服从甲方及甲方委托人(代班人员)和工地管理人员指挥。必须服从工作安排,不得无故缺席,如有事必须向代班人员请假,如不听从代班人员的合理调动,甲方有权对乙方做适当的经济处罚或开除处理。

3、乙方必须遵纪守法,严禁打架、、、偷盗等行为,一经发现做开除处理并罚款,且送交执法部门追究其相应责任。工资余额年终结清。

六、劳动合同变更、终止、解除的条件

(一)劳动合同确需变更的,双方应协商一致,并按原签订程序变更合同。(二)劳动合同期满或者甲乙双方约定的合同终止条件出现,劳动合同即行终止。经双方同意,可续签劳动合同。

(三)乙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甲方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在使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使用条件的;

2、旷工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经批评教育无效的;

3、严重失职、或,对甲方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4、乙方在聘期内劳动教养以及被判刑的,劳动合同自行解除。

(四)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乙方可以随时提出解劳动用合同:

1、在使用期内,甲方未支付工资的;

2、甲方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工作报酬或者提供工作条件的;

3、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

七、本合同条款与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甲方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相抵触的,以及本合同未尽事宜,均按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甲方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执行。

八、本合同依法订立后,双方必须严格履行。

九、本合同履行中发生争议,经甲乙双方自行协商或上级主管部门调解未能达成协议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甲乙双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十、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签章):__________________乙方(签章):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

扩展:上海建筑工地防疫要求?

  一、编制目的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关于疫情防控的有关决策部署,指导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建筑工地科学精准防控,制订此指南。

  二、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我市范围内所有建筑工地的疫情防控工作。

  三、四方责任

  (一)属地街镇管理责任。属地街镇应切实担负起辖区内建筑工地疫情防控的管理和督促责任,将建筑工地全数纳入属地疫情防控管理体系,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切实做好辖区内建筑工地的疫情防控管理工作。

  (二)主管部门行业管理责任。建设、交通、水务、园林绿化、房修、拆房等行业主管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加强行业指导和督促检查,协调、协助属地街镇做好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三)工地参建企业主体责任。建设单位是疫情防控首要责任主体,施工单位是疫情防控直接责任主体,监理单位是疫情防控监督责任主体。参建各方主要负责人是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防控责任应落实到具体岗位人员。

  (四)工地现场人员责任。工地内现场所有人员应按照《中华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服从部门开展的防控工作,遵守疫情防控对于个人的要求,做好自我防护,依法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卫生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样本采集、检测、隔离治疗等防控措施,如实提供有关信息。

  四、应急防控体系

  (一)工地疫情防控小组

  建筑工地应成立工地疫情防控小组,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担任组长,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项目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关键岗位人员担任组员,专人专岗,明确相应岗位职责,并落实专人对接属地街镇主管部门、防控办。分包单位应设置专人与疫情防控小组对接,服从工地疫情防控小组的所有涉及疫情防控的管理。

  (二)疫情防控方案

  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应制定建筑工地疫情防控方案,明确人员管理、物资保障、过程实施、应急处置、属地街镇主管部门及防控办联系人员和等关键环节。

  五、总体要求

  (一)三色管理

  建筑工地实行三色管理,常态化施工时为绿色工地,当出现流调密接、次密接、出院出舱返回人员回工地进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的、出集中隔离点返回工地进行5天居家隔离的,工地赋橙色;当出现核酸阳性、核酸异常、抗原阳性等突发事件时,工地赋红色。

  (二)封闭式管理

  建筑工地实施封闭式管理,尽量减少人员的聚集和流动,应严格做好人员进出登记和流动管理。

  (三)全员定期检测

  建筑工地所有现场人员应全员做好定期检测工作,服从属地街镇核酸检测的具体工作安排且不低于每48小时检测1次的要求,遵守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关于抗原检测的具体工作要求。

  (四)值班值守

  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应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值班人员必须保持通讯畅通,认真开展每日安全,做好记录。

  (五)密切关注形势变化

  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应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形势变化,及时根据市委市及相关疫情防控主管部门的最新要求,更新完善疫情防控方案。

  (六)及时学习防控要求

  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应及时梳理疫情期间相关专题会议精神和管理文件,并做好学习、交底和归档工作。

  (七)全员实名制

  工地应将有劳务或劳动合同关系人员全数录入实名制系统,并对现场人员进退场以及涉疫状态同步在实名制系统中予以更新和标注。

  (八)分区管控

  建筑工地划分为生活区、工作区(含办公区、施工区)、临时隔离区,临时隔离区与住宿区、办公区之间应有明显硬隔离,且应符合消防要求。

  六、人员管理

  (一)人员进场管控

  1.来自(或途经)疫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健康码为红码或黄码的,体温≥37.3℃的,不得进入建筑工地。健康码为绿码的应持有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在进场时进行实时抗原检测,并扫场所码登记,测温<37.3℃进场。

  2.工地新进场和返岗人员,应持有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在进场时进行实时抗原检测,并扫场所码登记,测温<37.3℃进场。

  3.居住在工地内临时外出人员、居住工地外通勤人员,每次进入工地时都要查验人员健康码、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并扫场所码登记,测温<37.3℃。

  4.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人员、第三方、参建方企业人员、小业主代表、部门人员等临时到访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时,应持健康码、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并扫场所码登记,测温<37.3℃。进场后应按照事项(职责)在固定路线和工作区域开展工作,工地应由专人接待,并做好全程活动轨迹记录。

  (二)人员出场管控

  1.绿色工地人员可以在有管控条件下进出工地,出工地要向工地疫情防控小组报告。

  2.橙色工地临时隔离区内人员不得外出,临时隔离区外人员如需离开工地,应向工地疫情防控小组报告后方可离开。

  3.红色工地人员实施全封闭管理,除保供人员外非必要不外出。

  4.人员出场后再回工地的,需持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加即时抗原阴性证明。

  (三)现场人员管理

  1.监理单位和总包单位应将所有现场人员全数录入实名制系统,其中务工人员实名制信息中应包括有关的身份信息、核酸信息、抗原检测信息、务工经历、培训经历、工资支付等信息,并与工地信息匹配绑定。

  2.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应做好“一人一档”,由专人专职负责所有现场人员的健康档案,每人档案应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证号、抵(返)沪时间、交通方式、中转信息、有无与疫区重点人员接触史、健康状况、进退场时间等关键要素信息。

  3.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应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对所有进场人员进行疫情防控教育交底,教育交底应包括疫情防控对于个人的要求、防疫知识、健康监测、作业、住宿、用餐、出行等具体要求,并做好教育交底记录。

  4.工地人员在人员密集场所活动时均应佩戴N95/KN95口罩。

  5.工地出入口安保人员、食堂采购人员、隔离点管理和送餐人员等风险较高人员对外接触时要严格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七、出入口管理

  (一)设置

  1.出入口应布设场所码,鼓励设置数字哨兵、红外线测温仪或热成像测温仪,应设置通行门闸和,并且必须保证门闸只能由值守人员开闭,每个出入口应设置专人24小时值守。

  2.出入口应配备充足的疫情防控物资(抗原试剂、体温枪、隔离衣或防护服、N95/KN95口罩、消毒湿巾或消毒液、免洗手消毒剂、护目镜等)。

  3.出入口附近应设置车辆进场过渡区。

  (二)管理

  1.值守人员上岗前应经过专门的培训与考核,培训内容应包括:防疫基本知识、人员分类管理要求、防疫用品使用方法、疫情应急处置要求等。

  2.所有外来车辆应先进入过渡区,由专人完成防疫消杀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其中物资材料卸货交接时应尽量避免与工地现场人员直接接触。

  八、生活区管理

  (一)一般要求

  1.生活区内居住人员宜按照300人为一个管理单元网格化分区划块,每个区块中单独设置就餐场所、卫生间和盥洗间等,现场无分割条件的,应分时段分批进行就餐、洗漱等聚集活动。

  2.生活区在满足消防要求的基础上,应仅开放一个出入口,设立值班人员,落实进出管理要求。

  3.住宿区集中设置在工地以外的,建设单位、总包单位应履行企业主体责任,参照本指南关于生活区管理要求,并按社区管理标准服从属地管理安排。

  (二)住宿区管理

  1.住宿区按照人均使用面积≥4㎡要求合理安排住宿人数,且房间应以班组或同行人员为单位进行分配。

  2.工地出入口安保人员、食堂采购人员、隔离点管理和送餐人员等风险较高人员应与其他人员分开居住。

  3.宿舍内禁止人员大量聚集活动,并保持经常性开窗通风。

  (三)食堂管理

  1.食堂工作人员必须有健康证并持证上岗。

  2.餐具宜采用个人餐具,公用餐具需每次高温消毒。

  3.食堂严禁采购来源不明、野、或无检疫证明的原材料,餐厅严禁生食用品与熟食混用。

  4.食堂提供的食物每餐应留样,留样时间不得低于48小时。

  5.工地应根据食堂大小及就餐人员数量,分批就餐。宜采用分餐制,单人单桌或宿舍内分批用餐,保证就餐时单人独格或采用派餐制度。

  (四)公共卫生间和浴室管理

  1.公共卫生间和浴室应加生管理和内部清洁,及时清除公厕周围露天堆放的杂物等垃圾。

  2.公共卫生间和浴室应加强开窗通风,通风不良的应设置排风扇等机械通风装置。

  3.生活区应尽量配备感应式水龙头及感应式消毒设备,并配备足够的洗手液。

  九、工作区管理

  (一)办公区管理

  1.应优先使用网络办公及电子文件,减少面对面交谈及纸质文件递送。

  2.应严格限制会议人员数量,线下会议不得超过30人,并且入座应间隔1米以上。

  3.会议时间不宜过长,建议控制在30分钟以内。

  (二)施工区管理

  1.应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采取分区、分班组作业模式,人与人之间尽量保持适当的作业距离。

  2.作业区域的人员以班组为单位,做到作业人员进退场全覆盖全掌控。

  3.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疫情防控落实情况的督查,每日在作业现场督查不少于2次,与作业人员同步上下班。

  4.施工作业尽量安排在露天空旷场所作业,避免或减少有限空间内或聚集作业。

  5.施工升降机轿厢等人员聚集场所,应严格落实卫生消毒制度,且每批运送人员不得超过9人(含司机)。

  十、临时隔离区管理

  (一)加强专项管理

  1.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应制定临时隔离区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要求和应急启用流程,并落实专人负责。

  2.遇到疫情突发事件时,对于核酸阳性、核酸异常、抗原阳性、密接及转运回流人员落实1人1间独立住宿,次密接、返岗和新进场人员按照每人不少于5平方米标准落实住宿,每间不超过4人,尽量分散居住,不同类型人员不得混居。

  3.临时隔离区应由专人值守管理,实施无接触配送三餐及饮用水,收集物并按照涉疫垃圾处置。

  4.在隔离人员离开后立即组织局部消杀,待临时隔离点所有隔离人员离开后进行全面(终末)消毒,确保下次使用安全。

  (二)规范标准设置

  1.建筑工地应提前设置临时隔离区,与住宿区、办公区之间有明显分隔,且保持适当防疫距离。

  2.临时隔离区安置房间数量应满足以下标准:300人以下工地临时隔离区内安置房间不少于2间,300人到1000人工地不少于4间,1000人及以上不少于6间。

  3.现场确实不具备隔离条件的,应制定预案,提前与属地对接落实好工地外相关临时隔离场所。鼓励企业统筹资源,设置企业层面临时隔离区,用于安置承建项目的隔离人员。

  (三)提升基本配置

  1.应设置系统,确保临时隔离区视频全覆盖,实时掌握临时隔离区内管控情况。

  2.临时隔离区内房间应设置物资缓冲区,所有生活和防疫物资应进行消毒并静置不少于30分钟。

  3.房间内应设有独立卫浴,并应配置床铺、风扇、电源插座及其他必要生活家居用品和消毒液、口罩等基本防疫物资。

  十一、核酸检测(抗原检测)管理

  (一)检测管理

  1.建筑工地所有人员均应服从属地街镇和属地防控办关于核酸检测筛查的具体工作安排,包括核酸检测时间、频次、组织和结果获取。

  2.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应充分利用核酸检测固定采样点和流动采样点,在属地街镇和属地防控办筛查的基础上,组织现场人员每48小时核酸检测1次。

  3.建筑工地所有人员均应按照不低于每天1次的频次进行抗原检测。

  (二)组织要求

  1.核酸检测(包括属地安排和自行安排)应上门采样,禁止不同工地人员混合检测。

  2.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应统一组织工地所有人员网格化、精细化有序参加采样,避免人群聚集,避免交叉感染。

  3.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应落实专人负责抗原检测管理,确保所有人员规范检测。

  十二、消毒管理

  (一)管理

  1.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应建立健全预防性消毒管理制度,至少配备1名消毒人员专门负责本建

 
 
  • 3457人参与,13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