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合同> 正文

劳动合同中的职业危害防护条款怎么写(劳动合同中的职业危害防护条款怎么写)

  • 上传者: 律师投稿
  • 2024-01-08 09:37:18
  • 65
导读: 雇主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为劳动者提供职业危害防护用品,并在劳动者使用这些用品时尽到合理安全的义务。雇主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危害防护教育和培训,并告知其职业危害的隐患和危害物质的性质,以及如何预防或减少职业危害。

劳动合同中的职业危害防护条款怎么写(劳动合同中的职业危害防护条款怎么写)

1、雇主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为劳动者提供职业危害防护用品,并在劳动者使用这些用品时尽到合理安全的义务。

2、雇主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危害防护教育和培训,并告知其职业危害的隐患和危害物质的性质,以及如何预防或减少职业危害。

3、雇主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定期检测劳动者的职业危害,并及时给予医疗治疗。

4、雇主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安排劳动者进行定期职业健康检查,并在必要时予以补充检查。

5、雇主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对劳动者工作环境中存在的职业危害进行评估,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减少职业危害。

书劳动合同危害告知因素职业应包括的内容:

一、确保劳动者安全

1.用人单位应当负责制定和实施技术措施,科学组织生产,防止职业危害的发生;

2.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劳动者在作业过程中不受职业危害的影响;

3.用人单位应当给予劳动者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劳动者的安全;

4.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定期向劳动者提供职业危害健康检查,出现职业危害及时实施治疗;

5.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对劳动者接受职业危害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安全意识。

二、责任承担

1.如果因劳动者本人的原因造成职业危害,用人单位不承担责任;

2.如果用人单位未提供职业危害防护措施,或者提供的职业危害防护措施不符合国家规定,则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造成的损失承担相应的责任。

书劳动合同危害告知因素职业的注意事项:

一、确保劳动者安全

1.用人单位应当负责制定和实施技术措施,科学组织生产,防止职业危害的发生;

2.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劳动者在作业过程中不受职业危害的影响;

3.用人单位应当给予劳动者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劳动者的安全;

4.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定期向劳动者提供职业危害健康检查,出现职业危害及时实施治疗;

5.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对劳动者接受职业危害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安全意识。

二、责任承担

1.如果因劳动者本人的原因造成职业危害,用人单位不承担责任;

2.如果用人单位未提供职业危害防护措施,或者提供的职业危害防护措施不符合国家规定,则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造成的损失承担相应的责任。

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书范本示例

职业病危害告知书根据职业病防治法

第三十一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等内容:

(一)所在工作岗位、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后果及职业病防护措施:所在部门及岗位名称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禁忌证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危害职业病防护措施生产车间噪声、粉尘尘肺病、噪声聋安设除尘装置、佩戴防尘口罩和耳塞

(二)甲方应依照职业病防治法及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的要求,做好乙方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和应急检查。一旦发生职业病,甲方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为乙方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的劳动者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资料及相应待遇。

(三)乙方应自觉遵守甲方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积极参加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按要求参加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若被检查出职业禁忌证或发现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必须服从甲方为保护乙方职业健康而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的工作安排。

(四)当乙方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发生变更,从事告知书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甲方应与其协商变更告知书相关内容,重新签订职业病危害告知书。

(五)甲方未履行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乙方有权拒绝从事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甲方不得因此解除与乙方所订立的劳动合同。

(六)职业病危害告知书作为甲方与乙方签订劳动合同的附件,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甲方(签章)乙方(签字)年月日年月日

扩展:车间危害因素?

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化学因素:生产性毒物,如铅、苯系物、氯、汞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机粉尘等;物理因素:主要为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等;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等;噪声及振动;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激光、射频辐射等;电离辐射如X射线等;生物因素:如动物皮毛上的炭疽杆菌、布氏杆菌;其他如森林脑炎病毒等传染性病原体。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不能合理地安排与劳动者身体状况相适应的作业;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长时间处于不良或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劳动。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如炎热季节高温辐射,寒冷季度因窗门紧闭而带通风不良等;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与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由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环境染。

【佩戴纱布口罩】:主要用于防止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粉尘或气体吸入人体拼;防尘口罩在规定的期限内使用,如口罩上物较多并有异味或者发现破裂漏气要及时更换;口罩在使用约三至四个月要更换碳粒和过滤垫

【防护眼镜】:主要用于机械操作时飞溅物质伤眼,使用前要检查防护眼镜的可视度,如有模糊影响工作时要及时更换;防护眼镜使用后要放置于指定的地方防止镜片擦花

【防护手套】:主要用于搬运、机械加工等作业时避免被锋利的毛刺、菱角、刃口伤手,使用后要妥善保管如被水浸湿应及时晒干或更换。

【车间管理】:“5S”活动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和素养(Shitsuke)。

【注意事项】:熟悉机械设备、配套工具的性能掌握必备的安全技能;车间内严禁奔跑以防滑跌伤人 ;在操作旋转机器设备时,工作服要三紧(紧袖口、下摆、衣领)严禁戴领带、围毛巾;对机械设备的性能不了解或未经培训合格不得使用该设备;工作期间要精神集中,不得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在车间不得穿拖鞋或赤脚;不得挪动、拆除防护装置和安全设施;要保持充足的休息时间上班前4小时不得饮酒;从事有毒有害工作或在有毒有害场所必须佩戴防护用品;车间物品摆放必须严格落实“5S”要求;同一工作点不得多项交差作业(如在一张铁板上电焊、打磨、切割同时进行);下班时要关闭门、窗、水、电、气、盖好危险化学品劳动防护用品。

 
 
  • 3457人参与,13条评论